让传统文化为学生幸福奠基

时间:2014-08-29 06:25:35  来源:石家庄鹿泉市台头小学  作者:德育处

尊敬各位领导、老师们
    上午好!
    首先感谢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给我们搭建这次相互学习、探讨交流的平台,给我校提供宝贵发言机会,同时欢迎各位同仁老师到鹿泉来,祝愿这次传统教育盛会能给大家留下夏日快乐和收获。下面我就我校传统文化教育开展的初衷、做法、收获、体会及今后打算向大家做一汇报。我汇报的题目是《让传统文化为学生幸福奠基》。
  开展的初衷
    鹿泉市台头小学现有学生420名,教师25人。18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结合当代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普遍存在唯我独尊、缺乏责任、感恩、奉献、自强意识的现状,2008年我校确立了“植根传统文化 培育现代君子  创新基础教育   构建品牌名校”的宗旨,开始推行传统文化特色教育。具体工作思路为秉承“国学传承文明、经典浸润心灵”的办学理念,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切入点,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使学生 “明理、启智、弘毅、尚行”,加强学生人性修养。
  具体的做法:
     一、传统文化教育融于文化建设中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是什么样的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什么样的环境和怎么样的人在一起?”这一语道出了环境对人的作用。学校把传统文化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根据学校实际建筑布局形成了一系列古朴雅致、古韵鲜明、美观实效的文化风景线,让人一走进校园就像打开了一部立体、多彩、会说话的教科书。
   (一)、石刻文化———儒雅大气
    我校在中心甬路及校园四周草坪散遍布了镌刻有“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字的景观石,这些字均是古人待人接物,做人做事的准则,一个个文化石造形独特、字体迥异,学生不但学习了优秀传统礼教,还受到了书法艺术的熏陶。白石、红字、绿草相映成趣,石刻风景线扮靓了校园。
   (二)、墙壁文化———精美实效
    本着“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一寸土地能育人”的理念,把学校的四面墙壁进行了匠心独具的设计。
    校园的东墙壁书写有学校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办学理念“国学传承文明、经典浸润心灵”。南墙写有传统励志名句,如“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
    为了打造书香校园,学校专门在操场西侧为学生开辟了读书场所 “悦读苑”。五十米的长长墙壁被分给成一个个四米见方的板块,墙壁上彩绘了闻鸡起舞、悬梁刺股、铁杵磨针、程门立雪、牛角挂书等古人勤奋读书、艰苦学习的经典典故,石桌石凳摆放在茵茵绿草之中。学生或三五成群围坐在石桌周围,静静读书,或在树荫下、小草丛中休憩,亦或漫步在弯弯曲曲的石头小径,浏览观景。“悦读苑”成为师生心中的理想之地,也成了学校人气指数最高的独特景观。
    北侧是各中队的种植园,也是学生综合实践的场所,种植园中有各中队的劳动成果,豆角、茄子、韭菜……墙壁上彩绘画的是歌颂劳动人民的辛苦劳动的古诗文,如《锄禾》、《观刈麦》《归园田居》等。学生在享受劳动成果喜悦的同时,又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设身处地感受古诗文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意境,强化了对诗歌的学习理解,不失为劳动、学习一举两得。
   (三)、走廊文化——-内容丰富
    我们的走廊文化年级不同,主题不同、内容不同。一楼内容是针对低年级学生设计的 “礼仪 规范”主题,二楼是为中年级学生设计的“求学 求真”主题,三楼只有六年级一个年级,大部分功能教室如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图书室集中在此。我们设计的主题“艺术、创新”主题,主要是书法、京剧戏曲、民族舞蹈与乐器艺术等方面的综合性内容。
   (四)楼梯文化——-精彩瞬间  
    楼梯文化展示的是我校师生第二课堂的缩影,如 “六一”国学专题表演、教师文体等活动照片。中厅上的八个醒目大字 “明礼、启智、弘毅、尚行”,是我校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校训。
    一个个生动形象,造型迥异的展牌,就是一个个无声的教育,即是经典与艺术的结合,又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吸引着师生驻足观赏,视觉与心灵备受浸染、净化。
   (五)、图书角———巧妙实用
    中厅图书角  为了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构建书香校园,学校除“悦读苑”外,班级图书角外,还为学生设置了公用读书角供学生阅读。位于一楼中厅的显目位置,两个书橱摆放于教学楼左侧,十条绿皮凳随之两侧摆放,书橱为学校的诚信书橱,公开使用、无人看管,阅读制度张贴于旁边,温馨提示学生文明阅读,厨中书目定时更换,学生阅读方便、迥然有序,课间、午休,这里成为学生争相阅读之地。
   (六)、班级文化———异彩纷呈
    谈到班级文化,首先从我们的班级名称说起。班级都是以古圣先贤名称冠之,形成一班一特色、一班一名称。如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小,礼仪、孝爱等养成教育是教育教学的关键,因此命名为“黄香中队”、“孔融中队”;二年级是书法特色年级,命名为“王羲之中队”、“颜真卿中队”。三年级是古词特色年级,命名为“李白中队”、“杜甫中队”,四年级是乐器特色年级,命名为“俞伯牙”、“钟子期中队”,五年级形成书画特色,命名为“郑板桥中队”、六年级中队为诗词特色,命名为“李清照中队”。现在我校各班特色均能够对号入座,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班级发展有机结合的做法既利于学生成长、 又有利于特色教育深入推行。
    班级文化建设犹如家中装修,经过师生齐构思、齐动手,形成了实用、美观、且具有服务、特色的板块布局,涵盖了读书角、管理台、评比栏、孝星榜、加油站等。一张张精美的书法、美轮美奂的国画、造型独特的剪纸、特色手抄报等作品张贴于墙上,班级成为学生发展、展示的平台,深受师生关注。5月我们上庄镇举行了全镇规模的班级文化建设观摩评比活动,11个学校的80名班主任老师全部参加了创作和评比。我校的班级文化建设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二、国学经典融于教学活动中
   (一)、首先学校把国学教育定为校本课程,在学科中占有一席之地,学校的国学课堂现达到了“五专”标准。
    1、专用教材——校本教材
    作为校本课程,学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了一套适合低中高年级的国学校本教材,内容涵盖了礼仪、学习、交往、孝爱、励志、养成、感恩等主题的经典典故、古诗文名句、书法、篆刻等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以此滋养学生心灵、锻造有根的学校。
    2、专用教室——国学讲堂
    这是我校的国学讲堂,古香古色、典雅温馨,儒家大师孔子巨像、竹简书籍、装裱于室内两侧、仿古书桌、座垫摆放其中。一进教室如入“芝兰之室”,润物细无声地陶冶学生情操。
    3、专用服饰——汉服。
    汉服是汉族传统服装,是华夏民族的“皮肤”,深刻地烙印着中华文明,为了让学生体会华夏古国民族优雅、博大的魅力,学校为每名学生配备了汉服作为国学教育专用服装。上课时,学生身穿交领右衽的垂衣汉服、头带纶巾,向孔子鞠躬行礼后,席地而坐听教师讲经诵典。
    4、专门课时
国学教育作为校本课程,学校设置了专门课时,即每班每周一节国学课,有时间保证,学生会在六年的小学阶段中,会受到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夯实了学生的国学基础。
    5、专任教师
    为了确保国学教育的有效性开展,学校安排了国学教育的专任教师,并投入大量经费用于教师的外出学习培训比赛等事务,确保教师国学专业素质不断提升。
   (二)与各学科有机融合
    在确保国学校本课的基础上,我们还把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生的日常学习有机结合,大力开展了“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
    1、语文课堂为主阵地,大胆探索。如语文课堂开展古诗词、古代名言警句、对联、谚语等传统文化知识背诵活动,每次语文考试都要有涉及国学方面的考题。写出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三个历史故事,及三个成语故事。
    2、数学课上让学生认识历代数学家的成就,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还有的老师在数学题型名称上进行了传统文化的巧妙渗透。如“填空题------精卫填海”、“判断题”-------“包公断案”,选择题--------“伯乐选马”,作图题--------“神笔马良”。
    此外,音乐课中必有古诗新唱、聆听古典音乐、欣赏国粹京剧等内容;美术课中让学生画具有国学元素的戏曲脸谱、 剪十二生肖系列 、五谷画中粘贴古代书法 、捏古代历史人物、欣赏国画等;体育课上学习武术、传承武术这一民族艺术瑰宝、体验其博大精深。
    三、传统文化教育融于自读感悟中
    诵读经典是我们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一项重要活动载体。优秀传统经典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而不衰,因为其是人们做人做事的公式和定律,其中包含有一种诚恳的人性、一个高远的理想、一个开阔的胸怀,学生通过口诵心想,久熏成习,久习成性,能够从小养成宽容、理解、平等、仁爱、互助等良好品格。学生熟读这些有高度智慧的书,好比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较迅速地启迪理性。
    经典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晨诵、午读、暮省的诵读方式。即以班级为单位早晨齐读十分钟、中午默读二十分钟,晚上亲子共读。诵读内容以课程教材为主,诵读内容因年级而不同,一年级诵读内容为《弟子规》、二年级为《三字经》、三年级诵读《千字文》、四年级诵读《声律启蒙》、五年级诵读《论语》、六年级诵读《孟子》,诵读收效还是可观的,可是时间长了,渐渐感觉学生甚至老师产生懈怠,症结是因为诵读模式一成不变、激情减退。后来我们又通过优化诵读形式,改变现状。具体措施就是把诵读由班内转移到校际。后来此外还增加了展示、分享、交流环节,建立周一经典诵读展示日,在升旗完毕后开展“班级轮诵”活动,每周由一个班级汇报展示近段的诵读成果,班主任要参与其中,形式力求多样化 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对读,一轮三个月,结束后评选出五个“优诵班级”,每班评选出5名优秀个人,学校会颁发证书、并由学校领导亲自为优秀学生佩戴 “诵读小博士”徽章以兹鼓励,轮诵活动坚持班班循环、周周不断,诵读展示日的设立力求通过新的诵读形式促进师生的诵读激情、提升经典诵读质量,确保诵读成效。为了方便学生阅读,我们计划为学生每人配发一本经典诵读手册,包括需要过级的全部古诗词、经典、名句等。这个工作正在进行中。
    四、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日常行为
    我校注重把传统文化教育与日常活动与结合。除每天的经典诵读外,每天课间学生都要表演三级经国学操。每天红领巾小广播定量广播国学内容;,每周利用中厅活动黑板,为学生推荐一句经典名言;每年“六一”儿童节开展国学专题联欢会。每年5月、11月,进行两次古诗词过级活动;每天下午下午第二节课后的大课外活动,各社团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活动中。

    此外还有每年结合端午、清明、中秋、重阳节、春节和孔子诞辰纪念日传统文化日,开展相应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布置德育作业,包括“感恩践行”、“善行日记”、手抄报、征文比赛等。每年六一举办学校传统文化艺术节等等,活动的常规化确保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全方位、立体式的高效开展。
    五、传统文化教育融于生活实践中 
    传统文化教育的落脚点就是加强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为了防止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纸上谈兵”的现象,我校特推行出评价激励措施,即家校联系卡、星级评比卡,两卡合力导行实践。家校联系卡测评的是学生礼仪、劳动、卫生、孝心、作业五个方面的表现。每天家长根据学生各方面的表现给其打分、签名。每周一以小组为单位对得分进行汇总、评比。每月评出班级劳动之星、孝心之星、礼仪之星等“十佳明星”,学期末评选出校级的“十佳明星”。评出学校的实行家校联系卡后,学生礼仪、劳动、卫生、孝爱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受到了家长好评与认可。
    学校五年级董浩然同学,原来在家毛病很多,写作业拖拖拉拉、晚上不愿意搞卫生,早晨不想起床,他爸爸就很生气、也很无奈,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自从学校推行家校联系卡以来,这种情况就渐渐好转了,他爸爸给班主任打电话说:“家校联系卡可帮了我的大忙,成了我管孩子的尚方宝剑,现在他听话多了,家校联系卡你们一定要坚持用呀。”这种学校、学生、家庭三方合力形式,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提供了有力监督措施。
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果
    自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以来,学生在文明、礼仪、感恩、奉献、劳动、学习、自律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学校先后获得“中国当代特色学校”,“全国传统文化示范学校”、“河北省国学教育先进单位”、“石家庄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鹿泉市国学特色创新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  开展传统文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德智合一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理念
    我们开展国学教育,以“德智合一”思想来引导,不是单一的传授传统文化知识,而是将知识和做人融为一体,让学生在“铭言、知理”的基础上不断“塑形、矫行”。
   (二)、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教育有机结合,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
传统文化包括了美育、体育、哲学等很多方面,内容蕴含丰富,我们要从多角度看待传统文化教育,要与时代有机融合,达到学生成长、教师提高、学校发展、家庭与社会和谐的目标。
   (三)、坚持“扬弃”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原则。
我们所说的“扬弃”指两个方面,一是要古为今用,去其糟粕;二是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内容,切忌全盘照搬,生硬灌输。
  于时俱进 展望未来
    今后我们将遵循与时俱进的理念,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传统文化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
    近一个时期,我们将把落实18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作为深化传统文化教育的契机,把传统文化教育搞实、搞活、搞特。
    2、创新活动载体,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提供实践平台是实现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在校内,如建立模拟无人看守文具店,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在校外,开展家乡优秀传统文化寻访活动,在家庭,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
    3、优化和改进诵、唱、画、演、舞国学的内容和手段。
内容上在重点学习儒家传统文化思想的基础上,拓展到博采众家,在重视古诗词过级的基础上,还要增加小说,美文等内容,在手段上,把枯燥的国学内容编成童谣或拍手歌,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与圣贤为伍,与经典同行,及往圣绝学,扬时代新风。让我们的学生在传统文化滋润下,成长为一个有君子风范和传统文化底蕴的中国人,让传统文化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我的汇报到此结束,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2014-7-14

联系我们

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22号河北省教育厅北院

电话:0311—87050831

Q Q :192725968 754252562

爱心账号:50372001040019646

开户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石家庄东方支行

开户名称: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学会电话:0311—87050831  邮箱: zghb666@sina.com、a9898a@163.com  QQ:192725968 754252562  联系人:刘良业

Copyright © 2014 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2022952号-1

技术支持:APP开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