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 > 学会活动 >

刘良业秘书长接受河北共产党员网记者采访

时间:2014-10-14 10:28:19  来源: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作者:秘书处
刘良业秘书长接受河北共产党员网记者采访
    2014年10月14日,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河北省国学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刘良业研究员在河北省教育厅北院,就传统文化有关问题,接受了河北共产党员网(中共河北省委主管)记者采访。
    在回答记者提出的关于如何看待当今的传统文化热时,刘良业秘书长指出:当今传统文化热的兴起,有其历史原因,更有其现实原因。从历史上看,五四以来,国人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反思,当时一部分人站在不同角度,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否定甚至是全盘否定的态度,但是这其中有鉴别,而且这段时间不长,主要也停留在理论层次上。新中国成立以后,那时百废待兴,全社会的精力都集中到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保障人民生活所需,保卫和建设新中国这个核心问题上。在文化教育上,最大任务就是扫除文盲,清除旧社会糟粕文化,建设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还顾不上“传统文化”。“文革”以后,对传统文化则基本采取了全面否定的态度。1966年冬,北师大造反派头头谭厚兰,带领“讨孔战斗队”,到曲阜造孔子的反,虽然周恩来总理马上出面制止,但被合称为“三孔”的孔林、孔庙、孔府等古迹,已遭到他们严重破坏。这个事件影响很坏。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党对各项事业的拨乱反正,文化上,也出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和反思。1984年,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中国孔子基金会成立;1994年,国际儒学联合会成立,时任总书记江泽民会见了与会代表。2004年,经时任总书记胡锦涛批准,将孔子的家乡济宁建成“中华文化标志城”,并将对外汉语传播机构命名为“孔子学院”。2011年,高达九点五米的孔子像在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北门前树立,虽然只有百日,但其意义不可估量。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席孔子诞辰2565周年纪念大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并作重要讲话。从而昭示了孔子、儒学和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位置和重大作用,传达出党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和文化自觉。
    从现实上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但是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甚至是严重的社会问题。譬如道德滑坡,生态环境恶化,收入差距急剧扩大,腐败严重,缺乏理想信念等等。这些问题,其实都可以在传统文化中找到答案。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解决当今社会一些问题、难题的一剂良药。因此,党的十七大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又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还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党的十八大则明确要求:“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3年10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我们开展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他在多种场合、多处讲话中都深刻阐释了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和重大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文化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
    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突出优势,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源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共同的梦、共同的魂,共同的印。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论述,高屋建瓴,针对性强,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着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
    当回答记者关于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刘良业秘书长说,要保证传统文化教育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把握好方向。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处理好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
第二,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对传统文化,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厘清其中的精华和糟粕,然后吸收其精华,去其糟粕,也就是“扬弃”,绝不能全盘吸收,或者全盘否定——陷入文化虚无主义泥坑。同时,还要做到古为今用,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做到经世致用。
    第三,正确处理好孔子与儒学、儒学各经典与儒学、儒学与传统文化之间关系。在这里需要强调是,孔子不等于儒学,儒学也不等于传统文化,《弟子规》等个别儒家经典也不能代表儒学。要正确处理它们之间关系,不能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偏概全的错误。
    第四,正确处理传统文化内容与形式之间关系。在这个问题上,有不少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者以为:只要穿上汉服,峨冠博带,摇头晃脑背几句古诗,就是搞传统文化教育了。其实不然。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更重要是对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人文精神的阐发,对传统美德的践行。要改变那种只重知识讲授、而轻精神阐发,特别是轻躬身践行的教学模式。
    第五,正确处理传统文化教育与各学科之间关系。传统文化教育不是我们教育的全部,而是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不能为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而忽视其他学科教育。如果有这种倾向,那就值得注意,值得警惕。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如果超过了这个“度”,那就有可能走向事物的反面。也就是说,传统文化教育和各学科教育,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此外,刘良业秘书长还回答了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河北开展得如何、其前途如何等问题。
    学会副秘书长冯荣光副研究员参加了采访,并就“国学”有关问回答了记者提问。

\
 刘良业秘书长在接受采访
 \刘良业秘书长在接受采访
联系我们

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22号河北省教育厅北院

电话:0311—87050831

Q Q :192725968 754252562

爱心账号:50372001040019646

开户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石家庄东方支行

开户名称: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学会电话:0311—87050831  邮箱: zghb666@sina.com、a9898a@163.com  QQ:192725968 754252562  联系人:刘良业

Copyright © 2014 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2022952号-1

技术支持:APP开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