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文化》(连载)--中华姓氏起源概述--漫谈少数民族的姓氏
时间:2021-09-17 08:46:24 来源: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作者:木铎 编者按:为了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努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2021年9月13日起,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将连续编纂、刊载《中华姓氏文化》。
《中华姓氏文化》将讲述姓氏的发展与演变以及家训、家规、族规之类的内容。如:敬长老,孝父母,睦近邻,崇节俭,恤孤寡,戒淫逸等。也讲述我们伟大的祖先们万难不屈、艰苦创业、忠君爱国、清正廉洁、大义凛然的高风亮节,以及他们敬祖尊宗,遵纪守法,教子成才,自强不息的良好家风。
《中华姓氏文化》在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网站连续刊载,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国民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欢迎有志之士、有识之士对此事提出好的建议,欢迎有关专家学者投稿(投稿邮箱:zghb666@sina.com,联系电话0311-87050831)。
《中华姓氏文化》在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网站连续刊载,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国民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欢迎有志之士、有识之士对此事提出好的建议,欢迎有关专家学者投稿(投稿邮箱:zghb666@sina.com,联系电话0311-87050831)。
(续上)(四)漫谈少数民族的姓氏
我们知道,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优秀民族组成的。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少数民族曾为整个华夏民族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姓氏也一直融汇于整个发展进程之中,成为华夏文化的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的姓氏,体现了中华民族内民族的大融合、大团结。汉族,在中华民族总人口中占百分之九十四以上,且有史以来,汉族人就具有文化发达的优势,所以,汉族人的姓自然而然地影响着少数民族的姓氏。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都是炎黄子孙,每一次姓氏大拓进,都是一次民族大融合,二者是相互促进的。
在中国,大部分少数民族采用汉字作为姓氏,有的民族压根儿就是使用的汉字姓。如古代的鲜卑、匈奴、羯、氐、羌等民族。历代的少数民族起初使用的姓氏大多都是复姓、三字姓和四字姓,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渐简化。现在满族姓氏大多为金、郎、关、舒、王、傅、费、马八大姓;回族中常见的有白、马、金、陈、张、李、沙等姓,与汉族姓氏相同:朝鲜族常见的姓氏有朴、金、崔、李等;广西壮族常见韦、杨、覃等姓。满族最尊贵的姓是爱新觉罗四字姓。按满语,爱新,意为“金”,觉罗,意为“姓”,实即金姓。其次有叶赫那拉氏,叶赫是部族名,那拉是叶赫部之姓。叶赫那拉,满语意为“河边的太阳”。有人考证,满族的八大姓都是采用汉字音译或意译而成。爱新觉罗氏意译为金姓(一部分音译为罗姓),钮祜禄氏译姓郎(一部分音译为钮姓),关尔佳氏译姓关,舒穆鲁氏译姓舒,那拉氏译姓那,完颜氏译为王姓或金姓,富察氏译姓傅,费莫氏译姓费,马佳氏译姓马,章佳氏译姓章。满族的上述十姓,其中费莫与马佳二姓同宗一族,故成为九姓,除那姓外,其它八姓便是今天人们所说的满族八大姓。
回族中还有一些姓氏如撒、速、忽、闪等,再常见的姓氏书中是找不到的。这些姓起源于宋元时期。阿拉伯人赛典赤·瞻思丁·乌马儿,其原籍阿拉伯麦加,始祖为中亚的布哈拉国王。由于遭受邻国侵扰,布哈拉国王和他的弟弟艾尔沙率领家族和部下5300 余人,于北宋神宗时东迁来到中国。归附宋朝。这支由5000只骆驼、马匹缉成的庞大队伍,披星戴月,穿越千里沙海,沿着早期的“丝绸之路”,到达汴京开封,受到宋神宗的热情接待,对他们分别封官赐爵,令其定居中原。到了元朝初年,布哈拉国王后代赛典赤·瞻思丁·乌马儿被朝廷封为咸阳王,还曾出镇云南,颇有惠政。至元(1264 -1294)年间,赛典赤病逝,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宣布:“赛典赤虽逝,德政尚存,敢有更易者,诛之!”可见赛典赤当时享有的声望。赛典赤有九子十三孙,分别为纳、马、撒、哈、沙、赛、速、忽、闪、保、木、苏郝十三姓。这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回族十三姓演变由来及渊源。(待续)
爱心账号:50372001040019646
开户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石家庄东方支行开户名称: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