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文化》(连载)--李姓起源
时间:2021-10-04 08:39:49 来源: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作者:木铎编者按:为了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努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2021年9月13日起,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将连续编纂、刊载《中华姓氏文化》。
《中华姓氏文化》将讲述姓氏的发展与演变以及家训、家规、族规之类的内容。如:敬长老,孝父母,睦近邻,崇节俭,恤孤寡,戒淫逸等。也讲述我们伟大的祖先们万难不屈、艰苦创业、忠君爱国、清正廉洁、大义凛然的高风亮节,以及他们敬祖尊宗,遵纪守法,教子成才,自强不息的良好家风。
《中华姓氏文化》在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网站连续刊载,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国民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欢迎有志之士、有识之士对此事提出好的建议,欢迎有关专家学者投稿(投稿邮箱:zghb666@sina.com,联系电话0311-87050831)。
(续上)李姓起源
陇西李氏迁往各地,不计其数,其著名者有从陇西迁往陕西的一支。
陇西太守李伯考的次子李向,为西汉时期的人,他的后裔逐渐发展,形成范阳房,所以史书称李向为范阳房始祖。
范阳,三国时期魏置的一个郡,治陕西涿县,晋朝时为范阳国,后魏复为郡。
可见,在西汉以后的一段时期,陇西李氏的一支迁到了陕西,至西晋末年,李氏已成为甘陕交界之六郡中的大姓之一,氐人李特家族便是其中一支。
从陇西迁往河北西汉大将军李广的孙子李忠,是顿丘房始祖。屯丘,汉代所置的一个县,到晋朝,它成为屯丘郡治,隋朝复为顿丘县。故城在今河北清丰县西南25里。可见,陇西李氏在西汉以后,已有一支向河北扩展。
从陇西迁往河北,山东交界处侍御史李本的次子李恬,大约为三国前期的人,从他这一支派中衍成了渤海房,史称他为渤海房始祖。
渤海,汉朝所置的一个郡,当时治河北沧县。后汉把郡治移到河北南皮县东北八里。此后历代有因有废,治地不同,大体包括今河北海河以南,静海,青县、沧州、南皮以东,山东乐陵、宁津,无棣以北的地区。
于是,陇西李氏中的一支在大约公元 2世纪,迁到了今河北、山东的交界处。
豫、鲁、甘、晋的陇西李氏
晋朝济北、东莞二郡太守李雍之孙李盖,成为安邑房的始祖。
安邑,为汉朝所置的一个县,后魏分安邑为南安邑、北安邑二县,不久又改北安邑为夏县,隋改南安邑为安邑。地属今山西夏县、安邑县。
可见,李盖这一支派在晋朝以后从陇西迁至今山西,成为陇西李氏在山西的一个支裔。
晋朝东莞太守李雍之长子叫李伦,李伦的五世孙李文度,为西凉安定太守。他后来归后魏,并徙家于河南京洮山北,于是,形成丹阳一大房系。
丹阳,后魏所置的一个郡,北齐废,故治在今河南项城县东北。
由此可知,在南北朝时期,陇西李氏中的一支迁到了河南项城一带。于是,在河南也有了陇西李氏的家族。
西凉武昭王兴圣皇帝有十子,其中李个音之曾孙李系,为平凉房始祖;李翻之孙李德謇、德奖。李德謇,为将作少监,封卫国公。
李靖兄李端,字药王,为梓州刺史,封永康公。李靖弟客师,为石武卫将军,封丹阳郡公,年九十犹驰猎,人谓之乌贼。李客师孙令问,官至散骑常侍。
李靖五世孙彦方,为凤翔司录参军。李靖叔父传(一作伟)节,力司隶州刺史,他的儿子乾佑,为唐朝刑部尚书。乾佑的儿子昭德,武后时为相。
赵郡位于今河北赵县。赵郡李氏是李姓的第二大流派,其始祖是战国名将李牧,他曾率兵两次击败秦国。
赵郡,其初建置于后魏,此后各朝有沿置,其治在今河北之赵县。
赵郡李氏出自秦司徒昙的次子玑。玑,字伯衡,在战国末,拜为秦国太傅,功名显著。玑有三子:云、牧、齐。老二李牧为当时赵国的国相,被封为武安君。从他开始,把家定居在赵郡。当时七雄之一的赵国,其疆土包括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部,及河南省黄河以北之地,今河北之赵县正属于当时赵国境内。"
(待续 摘自《中华姓氏起源》)
爱心账号:50372001040019646
开户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石家庄东方支行开户名称: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