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文化》(连载)--李姓起源

时间:2021-10-14 08:31:47  来源: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作者:木铎
编者按:为了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努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2021年9月13日起,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将连续编纂、刊载《中华姓氏文化》。
  《中华姓氏文化》将讲述姓氏的发展与演变以及家训、家规、族规之类的内容。如:敬长老,孝父母,睦近邻,崇节俭,恤孤寡,戒淫逸等。也讲述我们伟大的祖先们万难不屈、艰苦创业、忠君爱国、清正廉洁、大义凛然的高风亮节,以及他们敬祖尊宗,遵纪守法,教子成才,自强不息的良好家风。
  《中华姓氏文化》在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网站连续刊载,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国民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欢迎有志之士、有识之士对此事提出好的建议,欢迎有关专家学者投稿(投稿邮箱:zghb666@sina.com,联系电话0311-87050831)。
 
\
(续上)李姓起源

    李氏人闽,实际上不止李火德家族这一支。据《漳州府志》载:唐高宗时,泉、湖间蛮獠啸乱,朝廷任命光州固始人陈政,管岭南军事,时有偏稗将领 132 员,随之人闽,而这些将领之中,已有李氏。
    另据《燕楼派家谱》载:其先世唐时居燕京东角楼,宋元间,有李善浦到福建泉州做官,便把家安在同安(今属福建泉州)。这就是李氏燕楼派,因做官而迁居福建,成为第三支入闽的李氏宗族。
    然而,更多史籍所载的,主要是李火德家族入闽。《祟正同人系谱·氏族篇》载:唐未,有宗室李孟,因避黄巢之乱,由长安迁到汴梁,继迁福建宁化石壁乡。台湾《李氏大族谱》载:唐江王李元祥之后李纲,南宋高宗封相,为天下重望,他的孙子李珠迁住福建宁化,又载,景仙李氏自称“宋邵武李纲之后,再三世而避泉州之安溪”。这几则记载,实际都是说的李火德家族。因为前文已述李纲为 77世,李孟为80 世,本珠为 81世,李火德为 82世。所以,并不是李纲与李孟两支李氏人闽,而是说的同一宗系,即李火德宗系入闽。
    只是上文所说的李元祥,据考,是唐宗室的另一支系(据说为唐高祖第二十子),他于唐贞观十一年(637)皇封“闽越江王”,分派人闽时年仅 10岁。在他 35 岁时(662),到福建省永安县大湖乡开基,珠公不属于元样之后裔,因而作为唐朝宗室的二支后裔,元祥与珠公先后入闽(唐、宋)实则两回事。所以,一共有四支李氏宗族入闽。
    前述李珠在宋代迁住福建宁化后,生五子: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其中李火德迁居福建上杭。李火德生有三子,长子朝文(三一郎)这一房,传至庆三郎,迁居福建永定,为湖坑开基祖,再传至孝梓,分居福建平和,其后人仲宗分传福建南靖,仲仪分传福建晋江:仲信分传福建诏安青龙山,仲文分传福建同安兑山保:嘉龙分传福建安溪仙景,并立为各地之开基祖,其后分传广西,江西等地。
    火德次子朝宗(三二郎)先移居福建长汀、连城,其后迁住广东嘉应州梅县,广西等地。
    火德三子朝美(三三郎),仍住上杭,后人迁往广东程乡,梅县、大埔和江西、浙江等地。
    据永春县《官林李氏七修族谱》载:李唐后裔江王李元祥封于闽越后,其后裔或居南安(今福建南安),或迁尤溪沙县(今福建省内),至18世有一支派徙于永春县(今福建省内)。而卜居官林乡之时间,则迟至明太祖洪武初年,开基祖名祖友。
    官林乡旧属福建永春县九十都,今名狮峰。族谱载,官林李氏子孙到台湾去的甚多,至民国十七年(1928)第七次修谱时,见载的赴台子孙已达二百人左右。
    综上所述,李氏宗族人闽,以唐朝江王李元祥一支为最早,其次为李伯瑶一支,此后两支则为宋时迁闽的李珠(包括李火德之裔)及元代李善浦的一支。四支李氏宗族人闽,标志着李氏宗族已大规模地深入沿海。福建,这个在李氏宗族迁徙史上具有极为重要意义的地区,在明、清时期已成为李氏宗族向海外迁徙的基地,大凡今天居台湾及东南亚,甚至远至大洋彼岸的李姓家族,多是当年由福建迁人。寻根问祖,饮水思源,福建把海内外的李姓子孙紧密地联结在一起,高山大河、风波险阻都隔不断他们同宗同源的相思之情。
    李氏宗族对台湾的开发多在明清之际。郑成功渡台有李氏,清朝时从广东、福建人台的李火德后裔则不可计数。
(待续  摘自《中华姓氏起源》)
联系我们

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22号河北省教育厅北院

电话:0311—87050831

Q Q :192725968 754252562

爱心账号:50372001040019646

开户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石家庄东方支行

开户名称: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学会电话:0311—87050831  邮箱: zghb666@sina.com、a9898a@163.com  QQ:192725968 754252562  联系人:刘良业

Copyright © 2014 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2022952号-1

技术支持:APP开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