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文化》(连载)--李姓起源

时间:2021-11-12 09:14:49  来源: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作者:木铎
编者按:为了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努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2021年9月13日起,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将连续编纂、刊载《中华姓氏文化》。
  《中华姓氏文化》将讲述姓氏的发展与演变以及家训、家规、族规之类的内容。如:敬长老,孝父母,睦近邻,崇节俭,恤孤寡,戒淫逸等。也讲述我们伟大的祖先们万难不屈、艰苦创业、忠君爱国、清正廉洁、大义凛然的高风亮节,以及他们敬祖尊宗,遵纪守法,教子成才,自强不息的良好家风。
  《中华姓氏文化》在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网站连续刊载,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国民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欢迎有志之士、有识之士对此事提出好的建议,欢迎有关专家学者投稿(投稿邮箱:zghb666@sina.com,联系电话0311-87050831)。
 
\

(续上)李姓起源
    隋炀帝末年,李渊为山西河东防慰大使,曾率十余骑攻击母端儿之兵,所射七十发,皆应弦而倒。因袭突厥有功,大业十三年(617)拜为太原留守。当时,李渊之子李世民与晋阳令刘文静等人,力劝李渊起兵。高祖就命世民与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分头募兵,准备起兵晋阳。
    正当李渊、李世民父子加快军事部署的步伐时,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对李渊的募兵云集产生怀疑,便策划一场阴谋,企图杀害李渊。他们在今太原市西南 25 公里的悬瓮山下,设立了一个晋祠,请李渊祈雨于晋祠,想等李渊到这里后,突袭杀害。这一阴谋被常出入于王、高家的晋阳乡长刘世龙察觉,立即报告了李渊。李渊得知消息后,决定先下手一步,让李世民提前伏兵于城外,伺机行动。
    这天清晨,按计划,李渊一行在晋阳宫视事,人员到齐后,只见刘文静急急忙忙地引开阳府司马刘政令走到庭中,神色严峻地说:“有密伏,知人欲反。”李渊急忙接过一看,上面写的是控告王、高等潜引突厥入边的事。于是,不待分辩,就把王、高二人抓了起来,以谋反罪,立刻斩首。这就是著名的晋阳宫事变。李渊杀掉了王威和高君雅,公开起兵的障碍也就排除了。大业十三年(617)五月的晋阳宫事变,标志着李渊正式起兵。
    史学界对李渊起兵之事,众说不一。有认为李渊是为群下所迫,无可奈何起兵的;也有认为李渊起兵,是经过长期酝酿的,只是一直在等待时机。笔者见《旧唐书·高祖本纪》所载,李渊从募兵到杀王威等一系列举止,皆是胸有成竹,沉着稳重,恐怕以“被迫起兵”难以断论。
    大业十三年(617)六月,李渊建大将军府,并又设置开府,置官。还开仓库赈济穷乏。一时间,远近响应。起兵后,李渊军队沿汾水南 下,李世民等英勇善战,大破隋将宋老生之兵于霍邑(今山西霍县),接着又接连攻取临汾郡和绛郡,此后李渊以长安为进攻重点,亲自率主力渡河人关,李世民等所战皆捷。冬十月,李渊至长安、十一月,李渊立隋代王侑为皇帝,是为恭帝。义守二年(618)五月,隋恭帝禅位,李渊即位于太极殿,国号唐,改元武德,都长安。《旧唐书·高祖本纪》说,有个叫史世良的人,很会相面,早在李渊起兵之前就对李渊说:公骨法非常,必为人主,愿自爱,勿忘鄙言。这段记载虽为附会之言,但高祖李渊的雄才大略,乃是他成为大唐王朝开国君主的必要条件。
    唐朝历十五代二十三王,共 290 年。太宗世民,是高祖第二子。生于隋开皇十八年,《唐书·太宗本纪》载:“生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三日而去。”至4岁时,有一个自言会相面术的书生,来拜见李渊,说:“公贵人也,且有贵子。”见到世民,便说:“龙风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李渊害怕此人泄露了自己的心迹,准备杀之,但突然发现此人已不在了。有感于此事,而取“济世安民”之义,给其二子取了“世民”一名。
(待续  摘自《中华姓氏起源》)
联系我们

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22号河北省教育厅北院

电话:0311—87050831

Q Q :192725968 754252562

爱心账号:50372001040019646

开户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石家庄东方支行

开户名称: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学会电话:0311—87050831  邮箱: zghb666@sina.com、a9898a@163.com  QQ:192725968 754252562  联系人:刘良业

Copyright © 2014 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2022952号-1

技术支持:APP开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