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文化》(连载)--李姓起源

时间:2021-12-14 14:05:25  来源: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作者:木铎
 编者按:为了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努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2021年9月13日起,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将连续编纂、刊载《中华姓氏文化》。
  《中华姓氏文化》将讲述姓氏的发展与演变以及家训、家规、族规之类的内容。如:敬长老,孝父母,睦近邻,崇节俭,恤孤寡,戒淫逸等。也讲述我们伟大的祖先们万难不屈、艰苦创业、忠君爱国、清正廉洁、大义凛然的高风亮节,以及他们敬祖尊宗,遵纪守法,教子成才,自强不息的良好家风。
  《中华姓氏文化》在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网站连续刊载,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国民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欢迎有志之士、有识之士对此事提出好的建议,欢迎有关专家学者投稿(投稿邮箱:zghb666@sina.com,联系电话0311-87050831)。

\

(续上)李姓起源

圣谕广训十六条
    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亲以息争讼,重家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点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征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善良,诚匿逃以免连株,完银粮以省催科,联邻居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
    隋炀帝幸江都,有迷楼宫人亢歌于夜:“河南杨柳谢,河北李花荣。杨花飞去落何处?李花结果自然成"。炀帝叹曰:"天启之也!天启之也!"天下李姓轶事何其多也。
    《朝野佥》载,北魏孝文帝入主中原,仍以中原土族大姓定为四姓。时陇西李氏已成大姓,听到消息后,星夜兼程,火速赶到洛阳,虽说四姓已定,但这件事却反映了陇西李氏从后魏以来已经崛起:并以强烈的竞争意识夹表现自己。此事实是士家大族不甘退出历史舞台的一种表现。
    《海山记》载:隋炀帝西宛内为十六院。择有容色美人居之。一天,明霞院美人杨夫人跑来报喜说:“酸枣邑所进玉李,一日傍晚忽然长得非常繁茂,浓浓的树影有好几亩地。炀帝听了沉思良久,说这是何故呢?正在这时,茂夫人又赶来报:“这天傍晚,似感觉院中有千百人在说话,都说:"李木当茂。’至第二天清晨来看,已长得如此茂盛了。”炀帝想叫人砍去,他手下的人说,这是木德将来帮助你的兆应啊。
    又一夕,晨光院周夫人来奏:“院中杨梅一夕忽然长得非常繁茂。”炀帝大喜,问:“杨梅之茂能与玉李相比么?”周夫人答道:“还是没有玉李长得茂盛。”于是炀帝自己亲去两院察看,也感到玉李长得繁茂。以后,李、梅同时结果,有妃献于炀帝前,帝问:"这二果,哪一种好?”妃答:“杨梅虽好,味颇清酸,终究不如玉李甘甜。”帝长叹说:“恶梅好李,这岂只是人情所在,这是天意啁!"
    《迷楼记》载:大业九年(613),隋炀帝幸江都,有迷楼宫人亢歌于夜:“河南杨柳谢,河北李花荣。杨花飞去落何处?李花结果自然成”炀帝披衣起床。召来宫女。问:"谁叫你这样唱的?这歌是你自己编的吗?”宫女答:"是我弟弟在民间学来的。"还说:“路途上,儿童们都这样唱。”炀帝沉默半天,说:“天启之也,天启之也!”后隋朝被唐朝推翻,这些谣传得到了证实。
    《续文献通考》记:唐室未兴,天下歌桃李,还传说,十八子当有天下。
    以李姓代其名的有“苏李”,指苏味道与赵州栾城人李峤,俱以文翰名显一时,故号“苏李”。
    “萧李”。《萧颖士传》载:萧颖士有许多友人,其中李华,独与萧齐名,故世人称之“萧李”。
    “温李”。据《温大雅传》载:大雅弟彦博,彦博裔孙叫庭筠。年轻时就很聪敏,很擅长写辞章,与李商隐皆有名于当世,故号“温李”。
    《李时勉传》:时勉与陈敬宗各为南,北祭酒,敬宗以严厉,正直而为属下敬畏著称,李时勉则以平和宽恕而得人心。终明之世,说起贤祭酒时,人们都称:南陈北李。
    《李维桢传》记载:维桢弱冠登朝,博闻强识,与同馆许国齐名、馆中有言:记不得问老许,做不得问小李。
    《续文献通考》记:金章宗时元妃李氏得宠,其兄喜儿与其弟铁歌皆擢显。权势倾朝廷,风采动四方,南京李炳中、山东李著皆争相与元妃李氏通谱系,以此为荣耀。
    《氏族典·李姓部纪事》载:元顺帝至元三年(1266),伯颜请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顺帝没有同意,原因恐怕是这五姓的人口过于庞大。
(待续  摘自《中华姓氏起源》)
联系我们

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22号河北省教育厅北院

电话:0311—87050831

Q Q :192725968 754252562

爱心账号:50372001040019646

开户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石家庄东方支行

开户名称: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学会电话:0311—87050831  邮箱: zghb666@sina.com、a9898a@163.com  QQ:192725968 754252562  联系人:刘良业

Copyright © 2014 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2022952号-1

技术支持:APP开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