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校园我的家》优秀文学作品-- 传家风树校风,共筑中国梦

时间:2022-02-18 10:25:13  来源: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作者:韩 彦
    编者按: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央纪委机关、中组部、国家监委、教育部、全国妇联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经研究,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河北省文联系统期刊联盟共同主办“我的校园我的家”优秀文学作品征文活动。经三个月的征稿工作,共收到文稿近六千篇。从2022年2月12日起,我们将遴选出来的优秀作品陆续在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网站刊载。
    这样做的目的是:展现我省校园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广大教师、学生的精神风采,展示他们的学习生活实际,强化广大教师、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从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优良的校风与家风,为我省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就此提出意见或建议(联系电话:0311-87050831)。

传家风树校风,共筑中国梦 


保定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韩 彦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五千年中华文明熠熠生辉,中华民族的文明传统,要求每一位中华儿女正能量的凝聚!“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人民的道德信念要从和谐家庭开始,从文明校园开始,因为家庭与学校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教育是国之大计,良好家风校风的传承都关系到中华民族乃至整个国家的未来与希望。
    家风从历史走来,传承优良家风,让家庭成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摇篮。
    家风,通俗地讲,就是家庭教育中父母长辈对下一代孩子的教导和影响。从古至今,家风一直都是对人们德育和教化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是中国最原始、最基础的、最具有存在价值体系与内在认同衔接性的德育与教化,这一切对家庭都有着无形的影响,让孩子受益终生,其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创造良好的家族传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长期的教育和积累,加强教育,注重培养应成为每个成员的意识和行为。家庭风格就像春日的阳光,照耀着幼苗茁壮成长,更像一面镜子,可以从你的言行中反映出家庭的风度,一个家庭会在长期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孩子们从他们学会说话的时候就开始接受指导,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往往能对他们的行为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站在历史的长河上,回顾总结无数曾经辉煌过的家族,悠久的中华国粹,他们的家族风采各有千秋,堪称经典的中华家训赓续不断。“以身许国,以忠为孝”是岳家的作风,岳飞在血战沙场之前,岳母毅然在他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个大字作为送给他的家训,而岳飞则最终以“精忠报国”作为回馈中华民族的国训、国风。林则徐毕生矢志报国,不计个人得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家的家训家风,他以禁烟抗英的壮举震惊世界,也因治家严格而被世人称赞,他的后代也谨遵家训,勤奋又低调,大多从事科技教育行业,心系家国,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所建树。曾国藩认为,“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则俭,永不贫贱”,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曾作《资治通鉴》,他官至宰相,一生克勤克俭,廉洁奉公。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训导他的儿子司马康要学春秋时期季文子、宋代张知白的节俭之道,并以西晋时期何曾、石崇因奢华而败家丧身的教训为戒,记住“俭能立名,奢必自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不但自己当厉行节俭,还应当把这个家风传承给后代。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诸如这样的家训还有很多,这些良好的家风不仅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家族,也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其中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我们新时代人才培养与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
    良好的家风往往是建立在创始人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之上的,而最准确、最基础、最普通的家教,在代代相传的实践中,创造家庭规则和实践的模式,并创造世代相传的技能。家庭的复兴和发展与家庭传统密不可分,并为那些带领家庭走向成功的人提供建议。从古至今,在家族的兴衰中,除了遗传血缘与姓氏,家庭文化的传承也起着关键作用。我们在历史上看到,一些家庭因为战争、灾难、政治等外部因素而被拆散、驱逐或无家可归,有的家庭的富贵和尊严很快就崩塌了,家庭被摧毁了,人口减少了。究其原因,一个家族的成败,不在于家庭的财富,而在于家风的传承,我们不能永远为我们的孩子做事,但我们可以帮助后代知道如何做事。
    校风是学校的灵魂,建设文明校园,让学校成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沃土。
    校风即学校的风气,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的具有行为和道德意义的风气、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以及学校积淀的传统文化精神、学术探索共同形成了这种风气和氛围,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优良的校风需要管理层、教师及学生共同创设,俗话说,校风正则学风浓,学生更容易与学校共情,而有良好校风的学校一定是良性循环的,校风具有巨大的同化力、促进力和约束力,是一种精神力量和优良传统,可以引领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敢于追求真理,敢于追逐梦想,敢于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
    我们来看几所大学的校训与校风,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中南大学的校训:“知行合一,经世致用”;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而北京大学的校风则是:“勤奋、严谣、求实、创新”,百年北大名师先贤荟萃,他们“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胸怀博大,而“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北大的主旋律,从而共同铸造了植根于北大人心中的北大精神!从北大、清华走出的莘莘学子,有从事科技的,有从事教育的,还有从事医疗事业的,他们在各行各业闪闪的发着光,大多已成为民族的脊梁,为人类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他们没有辜负这片土地赋予他们的风骨和风气!
    几所大学背景不同、地域不同、办校环境和办学方法也不同,但他们的办校宗旨、理念和办学精神是一致的。校训是学生行为规范的律条,同时也反映了学校的育人理念和精神。一所学校,首先强调办学方向,即走什么路,举什么旗,将万千学子引向何方?是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才的重大问题,学风端正,学生会勤学苦读,品学兼优,教风端正,老师会诲人不倦,为人师表,堪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从家风端正,祖训严厉家庭走出来的学子,必然会遵守校规,牢记校训,端正校风,必定是一个勘学苦读,学业有成的成オ之人。
    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也起到重要的补位作用。中国有句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很多时候,家庭文化决定着一个儿童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又决定了儿童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在当前中国许多乡村小学,留守学生比率仍然居高不下,当家庭教育不能胜任的情况下,学校教育就需要主动予以补位。
良好家风营造优良校风,优良校风带动良好家风的传递。
    良好的家风与校风助推我国文明与进步,是复兴“中国梦”的现实需要。
    良好的家族文化建设,往往建立在创始人的立业之本,以及几代甚至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行动之上,其中蕴含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育,在世代工作的过程中,经历过家庭教育,创造了家庭的指示和行动,学校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提供了教育场地,这种模式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也推动了我国的文明与进步。
    文明与进步不仅仅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意识,一种社会风气。诸如面对辛勤养育我们的父母,我们是否会回报他们?面对老师的谆谆教诲,我们是否会向循循善诱教导我们的老师心存感恩之心?面对汗流浃背、皮肤黝黑、辛苦劳作的背影,我们是否会向他们致以诚挚的微笑并尊敬他们?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和目标!当然,这也体现在我们每个人的言行上,需要我们每个人去践行。
    当前,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我们要成为世界强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获得全球各界的广泛尊重,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实现这些目标所要求的不仅仅是GDP连年不断的提升,更要求人民先进文化素养、良好社会风气等国家软实力的进一步提升,传家风树校风,事关我国教育大计、科技进步、国家发展、民族兴旺。需要我们时刻准备着、努力着,共同擘画一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蓝图。让和谐、文明、进步涤荡整个社会风气,助推伟大中国梦的实现!
联系我们

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22号河北省教育厅北院

电话:0311—87050831

Q Q :192725968 754252562

爱心账号:50372001040019646

开户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石家庄东方支行

开户名称: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学会电话:0311—87050831  邮箱: zghb666@sina.com、a9898a@163.com  QQ:192725968 754252562  联系人:刘良业

Copyright © 2014 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2022952号-1

技术支持:APP开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