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对教育的新定位

时间:2022-10-21 10:29:39  来源: pplong ppl的读与行  作者: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6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二十大报告对教育方面的阐述,高屋建瓴,鼓舞人心,有不少新的亮点,很值得教育工作者仔细品味、认真领会。
    1.对教育的新定位
    在以往党的报告中,教育通常是放在“民生”的板块来论述的。比如十九大报告,就放在“八、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板块,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为题加以表述的。
    从二十大的报告可以看出,教育的地位做出了重要的调整。从原来的“民生”板块前移到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板块,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放在一起来阐述,凸显它们对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战略性支撑,体现出党对教育事业的价值和地位越来越清晰的认识。
    我们正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基础教育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战略性的转变:一是将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方位、战略起点和重要使命,开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新境界;二是着力实现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的战略转变,构建义务教育新发展模式以及优质均衡新局面;三是积极探索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新模式,建设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四是强化与教育强国相配套的资源配置和财政资源支持,创造高质量发展资源配置新模式。
    2.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教育强才能百业强,教育兴才有百业兴,只有教育现代化才能实现全面的现代化。在国家战略中,明确提出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其意义就在于此。要实现上述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建成高质量的教育新体系,外在的保障机制是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内在的发展动力是改革创新。
    从近代史上看,无论是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崛起,还是后来德国、美国的先后崛起,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这些国家均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决策。当今的世界各国更是如此,均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重要的国策。无数的事实和经验告诉我们,优先发展教育,是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全面腾飞的关键。
    3.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基础教育必须深化改革,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评判标准,坚持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提高教育公平为核心,通过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引导和满足人民根本性的教育需求,让教育为人民的美好生活增智添力。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十八大首次提出的,十年来得到了全国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并已经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加以贯彻。二十大报告用“落实”一词,进一步强调要通过切实有效的途径,将这一根本任务落细落小落实,落地生根。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基础教育在实践中贯彻“五育融合”的教育发展新理念。“五育融合”是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构建的基础,践行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有助于解决当前和未来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重大问题的科学回答。“五育融合”不是在现有教育形态基础上对欠缺部分的修修补补,而是通过多维立体育人机制的全新构建,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对教育的重塑和革新。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我国教育的新使命、我国教育发展的新境界,也是我国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行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高质量的教育体系由四个支柱组成:一是先进的教育制度体系;二是丰富和完善的教育结构体系;三是更高质量的育人体系;四是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治理体系。我们需要瞄准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地加以践行。
    从“素质教育”到“发展素质教育”,其意义已经有了诸多的不同。最初提出素质教育,是为了解决应试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但发展素质教育指向的则是如何“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最初提出素质教育,是在原有的教育框架内做文章,教育制度、教育文化、教育环境等都没有改变,现在提出发展素质教育,则是要落实“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是对教育结构、管理模式、育人方式等的重构。等等。我们需要站在新时代的高度重新认识。
    教育公平,老百姓最关心、最有切身感受的教育问题。处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教育公平作为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承载着促进社会发展的现实担当。教育公平的基本内涵,是在现实社会条件下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可能的教育平等,教育公平因此被赋予了社会公平起点的重要意义。教育公平体现了一个国家对教育在国家发展中重要地位的认识,要求我们要胸怀理想、正视现实、勇担责任,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不断地推进和实现教育公平。
 
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系我们

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22号河北省教育厅北院

电话:0311—87050831

Q Q :192725968 754252562

爱心账号:50372001040019646

开户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石家庄东方支行

开户名称: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学会电话:0311—87050831  邮箱: zghb666@sina.com、a9898a@163.com  QQ:192725968 754252562  联系人:刘良业

Copyright © 2014 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2022952号-1

技术支持:APP开发公司